随着环保政策趋严,污泥深度脱水成为污水处理厂实现减量化、无害化的关键环节。传统药剂(如铁盐、石灰)虽能降低污泥含水率,但存在药剂投加量大、设备腐蚀严重、作业环境恶劣等问题。近年来,污泥增效剂作为新型化学调理剂,通过改性污泥表面结构、破除脱水瓶颈,实现了高效浓缩脱水。本文以青岛仕骏污泥增效剂为例,分析其替代传统药剂的技术路径与经济效益。
药剂投加成本高
传统工艺中,铁盐(投加量≥10%)和石灰(投加量≥30%)的组合费用达350元/tDS,且药剂全部转移至泥饼中,导致填埋空间侵占严重。
设备腐蚀与维护成本
石灰和铁盐的强碱性导致调理池、压滤机等设备严重腐蚀,滤布更换频率增加。某案例显示,传统药剂处理后滤液金属含量超标,易在管道中结垢,缩短设备寿命。
二次污染风险
石灰扬尘污染作业环境,泥饼pH过高(11-12)可能引发填埋场渗滤液污染。此外,传统药剂产生的固废量增加,每日多出5-10吨固废处理成本。
多组分协同作用
污泥增效剂由无机化合物、表面结构改性剂、破壁剂等组成,通过以下机制实现深度脱水:
释水剂:破坏污泥有机质中的结合水,释放自由水;
分离剂:促进污泥絮凝团聚,改善泥水分离效率;
液态骨架剂:优化滤材透水性,减少堵塞。
核心优势
低投加量与低成本:药剂用量仅为传统方案的1/3-1/2,费用降至140元/tDS(如诺冠环保案例);
pH中性化:调理后泥饼pH降至8.0,减少氨气释放和设备腐蚀;
高效减量:含水率可从90%以上降至40%-60%,泥饼体积减少50%以上;
设备友好性:无氯离子、无石灰粉尘,滤布更换频率降低60%。
适用场景拓展
污泥增效剂已广泛应用于市政、造纸、印染等行业,适配板框压滤机、带式压滤机等设备。
政策与市场驱动
随着“双碳”目标推进,污泥减量化、资源化需求激增。污泥增效剂通过减少石灰使用,降低碳排放(石灰生产过程CO₂排放量高),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趋势。
行业标准化建议
建议制定污泥增效剂技术规范,明确投加量、pH值、泥饼强度等指标,推动行业从“经验调试”向“精准控制”转型。
污泥增效剂通过化学改性技术,突破了传统药剂的高成本、高污染瓶颈,实现了污泥深度脱水的经济性与环保性双赢。未来,随着材料科学进步,污泥增效剂将向智能化、多功能化方向发展,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更优解。
青岛仕骏生产:市政/造纸/选矿/印染/油田污泥深度脱水专用污泥增效剂,一直深耕于各类污泥干燥板块一线并及时搜集反馈各种经验,提供免费售后跟踪,出具解决方案,免费上门取样交流和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