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"双碳"战略与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,污泥处理正面临产量激增与处置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。据统计,我国城镇污泥年产量已突破6000万吨(含水率80%),而传统处理工艺(浓缩+脱水+填埋)的减量效果有限,导致填埋场库容告急。以华东地区某地级市为例,其污泥处置成本已达500元/吨,占污水处理总成本的40%以上。
污泥减量化的核心在于破解"产量-成本-效果"三角困境。青岛仕骏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出的复合污泥增效剂,通过表面结构改性与胞外聚合物破解技术,实现污泥体积减少30%-50%,脱水效率提升200%,为行业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。
双电层压缩技术:聚合氯化铝与污泥颗粒表面负电荷中和,ζ电位从-30mV降至-8mV,颗粒聚集速度提升4倍。
有机高分子架桥效应: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链延伸,形成网状结构包裹污泥颗粒。
特种功能组分:含有的破壁剂可分解EPS,释放结合水。实验数据显示,使用后污泥毛细吸水时间(CST)缩短80%,比阻降低至0.3×10¹² m/kg。
源头减量:在生化池投加微生物增效剂,减少污泥产率系数(Y从0.6降至0.4)。
过程强化:结合高压板框压滤工艺,进料压力从0.8MPa提升至1.5MPa,压榨时间缩短60%。
末端资源化:脱水后污泥热值提升至1800kcal/kg,可直接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。
碳排放减少:每吨干污泥处置碳排放从1.5t CO₂降至0.6t CO₂。
土地资源节约:填埋场使用寿命延长3-5倍。
资源回收提升:污泥焚烧热值可替代35%燃煤,年节约标准煤1.2万吨。
复合化发展:使用污泥增效剂后,污泥减量(40%)与脱水效率提升双重目标。
智能化控制:通过污泥浓度在线监测(SS仪)与自动投药系统联动,实现加药量精准调控,药剂用量精准度提升40%。
全流程优化:结合厌氧消化工艺,将污泥增效剂使用节点前移至消化池,同步提升产气率(20%)与脱水性能。
仕骏自助研发的污泥增效剂已突破传统"药剂堆砌"模式,向功能集成化、反应可控化方向发展。随着《"十四五"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》推进,该技术将成为实现污泥"减量化、稳定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"目标的关键支撑。通过"源头减量-过程强化-末端资源化"的全链条解决方案,企业可实现污泥处理成本降低40%以上,同时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,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保障。
青岛仕骏生产:市政/造纸/选矿/印染/油田污泥深度脱水专用污泥增效剂,一直深耕于各类污泥干燥板块一线并及时搜集反馈各种经验,提供免费售后跟踪,出具解决方案,免费上门取样交流和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。